一个“移动泳池”火了!水上安全教育突围进乡村

2023-08-30 16:14:41 来源:广州日报

12米长、5米宽的支架泳池在学校操场撑起来,鲜有机会“碰水”的孩子们在水中站立、漂浮、抬头爬泳,学习各种救命技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都是乡村学校里无法想象的一幕。

在溺水事故高发的乡村地区,大人和孩子“谈水色变”,更多时候,大家面对“水”只能告诫“回避”。不过,近年来,广东省信宜市的村镇学校已经连年迎来了这一幕,一场体育欢乐梦夏令营暨水上安全知识推广活动定期将移动泳池送进学校里,指导孩子们在泳池里完成对“水”的认知,甚至找到和它的相处之道,如今,已有超过一千名学生完成了人生的重要一课——水上安全知识普及。

8月底,距离市区68公里的信宜市合水镇乡村学校开启了新一期的活动,又一批孩子接受水上安全教育。而记者走进合水镇了解到,这一切改变可以追溯到2017年。


(资料图片)

彼时,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下文简称“恤孤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梁栋彬与一众有心人发起体育欢乐梦农村水安全推广活动。那时,通过说教做水上安全教育并不管用,他们则在此后年间搭泳池、找师资,缺什么补什么,让乡村移动泳池火了起来。

不过,他们也知道,广东农村在校学生数量逾百万,一个公益项目要从不断“供血”到让地方自己“造血”,才有可能让水上安全知识走进更多的地区。

乡村孩子们上了人生第一节游泳课

过去这些年,作为恤孤助学会的一员,梁栋彬走过了不少农村山区,挨家挨户走访孤贫学生家庭,核实情况,将筹来的善款送到孩子手上,避免更多孩子走上辍学的路。

梁栋彬告诉记者,“这二十多年走进农村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思考自身意义的过程——在助学的基础上,我们还能给这些孩子做多点什么”。也是那些年,很少人发现——乡村水上安全教育长期处于“贫瘠”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发生溺水事故的数量明显高于城市。在暑假期间,很多孩子为了消暑娱乐,会成群结队跑去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的池塘、水库、河流玩。

而记者走访了解到,孩子们的这种“玩水”行为对于学校、村干部以及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头两个大”,能做的,也就是千叮咛、万嘱咐,不断重复的说教,在池塘、河流旁也赫然立了一个牌子——“珍爱生命,禁止下水”。

灌输式的说教并不管用。与此同时,也有人说:开一节游泳课就好了。殊不知,乡村要场地没场地、要师资没师资,学习专业的游泳技能和安全知识如同天方夜谭。不过,文化课可以送教进乡,体育课也能搭球场兴支教,水安全为什么不行?

2017年,恤孤助学会和一游泳技巧和知识科普的专业社会组织及教育机构撮合到一块,多次交流后,想到了水上安全教育“突围”进乡村的方法。

筹集善款,购置装备,聚集志愿者,走进乡村!他们想到利用移动泳池解决农村山区学校没泳池开展教学的问题,专业教学团队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共同在农村山区的学校开展水中自救和游泳基础知识的教学。

“一提出来,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需求,我们最终选择了在茂名信宜的合水镇和思贺镇展开试点,一直合作至今,并不断向其他地区推广。”梁栋彬告诉记者。

当12米长、5米宽的支架泳池在学校操场撑起来,此后,学生们将开始上起人生的第一节游泳技能课。按班级编排,每班分成A、B两组,分设课程地点为陆上和水上,每节课包括40分钟陆上和40分钟水上课。

最后一天上午,每个人都将迎来人生第一次游泳测试。梁栋彬介绍到,水中站立、漂浮、仰浮、踢腿、摇橹泳、抬头爬泳、陆上抛绳……这些都是要考核的知识点。

“排除不可抗的因素,该项目每年定期开展,从统计上看,教学达标率每年均超过90%。”一位教师说,每年有近千名乡村学生因此掌握了水中自救和施救的技能和方法,孩子们对“水”的认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它可以是一种体育运动,同时,避免溺水的方法并不是一味地记住‘不能碰’,而是正确认识它,学会和它相处,敬畏它。该项目还获得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公益项目奖。

移动泳池不是简单拼搭,复制是挑战……

梁栋彬坦诚道,虽然项目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远远未能就此总结——为乡村水上安全教育找到了出路。仅以广东为例,农村在校学生数量逾百万,体育欢乐梦农村水安全推广活动还是一个“小而美”的公益项目。

但无论是梁栋彬,还是该公益项目中的核心志愿者,大家都知道这个公益项目需要不断迭代,才有可能逼近最初设立的那个目标——“让水安全知识走进最贫瘠的地区”。

看似只是把支架泳池送到乡村学校里,但实际上,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挑战。其中,移动泳池并不是搭起来就完事。“山泉水填起来的移动泳池颜色是碧绿的,矿物质含量高。”

梁栋彬说,后来也是有爱心企业正式成为项目合作伙伴,专门组建的器材及水质保障团队,才成功将碧绿的山泉水成功转化成清澈见底的泳池水质。而平时,志愿者们也是每天6点起来下药做水质处理。

除了移动泳池需要操心,人力和师资的招募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环。水上安全教育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包括游泳教师、救生员、水质处理员等。梁栋彬告诉记者,水上安全教育推广之所以“成行”,很大程度源于一关键志愿者——万杰。

他是长期参与恤孤助学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在水安全普及投入了大量的人脉、物力、资金和项目设计支持。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万杰和梁栋彬还找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一校对一镇的师资支持工作,确保项目运作期间有足够体育教练开展教学工作。

“很多社会上和高校的志愿者都对项目开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位恤孤助学会工作人员说,“还有一位志愿者田辉龙,从2016年开始参加体育欢乐梦,如今就扎根扎到乡村里,一年大多时间都在信宜普及体育课。”

此外,资金也是一公益项目落地和推广的重要条件。但乡村学校也没有专项的资金支持项目的开展,项目开展的相关费用需要由社会或慈善组织来承担。此前,万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水上安全教育资金从三个地方获得支持,我们的企业、恤孤助学会和香港游泳教师总会,其中,我们企业每年也投入了5万元至10万元,大家不断地汇集爱心资源,才能保障项目基础运作。”

“我们看到,需求正在凸显,但简单的支教显然已经不足以支持庞大的乡村水上安全教育需求。”梁栋彬告诉记者,“我们在几年前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讨论到必须联合多方力量,将过往经验总结梳理,将农村水上安全教育模块化,培育公益力量,将有效的项目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多乡村”。而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也是这一年,培育水上安全教育力量有了进一步突破。

未来:孵化当地力量

乡村水上安全教育如何突破资金、人力和硬件难题?在2022年举行的《广东省中小学游泳教育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专家研讨会上,各方形成的一大共识,便是广东省内中小学校园游泳及水上安全教育体系亟须建立。为了培植当地老师,广东省校园游泳师资培训这几年组织乡镇老师参加校园游泳师资培训,“而老师知道学习是为在乡村普及水上安全知识教,都很乐意”。

万杰提到,“我们硬件方面有场地有器材,现在缺的就是软件上的师资力量,如果当地老师都愿意参与师资培训,那以后我们就不用像现在这么庞大一支队伍过来,四五个志愿者就够了。”游泳是一项危险频发的运动,老师还会考取救生员资格等证书,掌握一系列技能,为在学校开展水上安全教育奠定基础,而一个学校只要有两三名这样的老师,就能实现游泳普及课的开展。

但光有人和硬件也不够,教学方法也是重要一环。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广东省学体联游泳分会秘书长黄波表示:“我们过往在信宜地区开展的水安全推广计划,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当地学生的游泳及水上安全教育工作,这是一套经过了实践的方法。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也携手多方组成了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编写了中小学游泳及水上安全教育教材。”

记者了解到,这本教材一共分为三册,分别针对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以及五六年的小学生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一位负责人透露,教材计划9月正式出版,出版后,课题组会和各级教育部门沟通如何在校园中使用。

黄波提到,此前没有对水安全的了解和自救等其他技能的教学进阶式教材,此次教材的出版将为广东省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展游泳教学训练、安全指导提供参考借鉴。

“恤孤助学会也会继续发挥慈善组织的功能作用,筹备硬件经费,并通过一系列指标引导当地学校自主利用硬件及相关教材开展教学。”梁栋彬透露,“在项目层面,我们会联合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广东省中小学游泳教学与指导中心联合建立教师培训基地,主力培养水安全教师,为当地输出一批能教水安全的体育教师,鼓励受训教师为当地提供服务和支持,并从镇到村逐步辐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欣、苏赞 实习生:皮俊图/受访者提供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关键词:

推荐内容